去年4 月29 日,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新疆时,专门视察了六师民兵,作出了兵团要真正成为安边固疆的稳定器、凝聚各族群众的大熔炉、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示范区的指示。兵团军事部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要求,积极适应新疆安全稳定新常态,着眼建设全国一流民兵队伍的目标,搞好顶层规划、汇聚优势资源、贯彻融合发展战略,走出民兵基地化训练路子,大大提高了民兵应急应战能力。他们的做法,给人以启示。
卢占伟去年大学毕业后,从江西九江来到四师七十二团医院工作。实习期刚满,卢占伟就来到四师人武部进行基地化军事训练。兵团军事部作训处处长丁军介绍说,贯彻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战略,依托基地化走出民兵训练路子,目前已全面铺开,去年以来先后培训民兵、职工23 万人次,培训干部、骨干5000 人次,全面提升了民兵队伍整体建设水平。
顶层规划民兵编训走出低谷
“基干民兵编5150 人,实训5150 人;网络攻防分队编30 人,实训32 人;特种语言分队编35 人,实训40 人;应急抗震救援分队单兵训练48 小时,班训练16 小时,连排训练24 小时,达到大纲要求……”这是6 月中旬,兵团军事部工作组依照《训练基地检查考评细则》检查六师人武部基地化民兵训练活动的一个镜头。
目睹此景,六师人武部部长沈开疆感慨万千:有编无兵、编而不训、训而不实等民兵编训问题终于得到彻底解决。
往事历历在目:一次民兵应急支援演练,因民兵出动人员不齐、物资不全、程序不清,错过了最佳支援时机,致使演练搁浅。
兵团军事部和师团人武部领导由此警醒:只有建章立制、顶层规划、搭建平台,才能推动民兵后备力量建设向规范化、科学化发展。
不久,兵团和军事部联合出台《民兵基地化建设10 年规划》《民兵基层建设概则和力量建设5 年规划》,限期对达不到指标的,实行师团“一把手”和师团人武部主官问责制,让民兵力量踏上“ 基地化建设、融合式发展”制度化轨道。
笔者在六师民兵训练基地看到标准化的训练场地和完善配套的教学。该民兵训练基地室外建立了车炮一体库、高炮库、400 米障碍跑场地、心理训练场和应急救援训练中心等,室内设置了多媒体教室、靶场、国防教育展览室等,达到能吃、能住、能训的标准。目前兵团已新建改建21 个民兵训练基地,有的一次能满足500 人集训。
如今,兵团每年民兵整组,出入转队人数控制在10%左右,民兵队伍保持稳定,重点民兵应急营(连)建制齐全。目前,兵团重点民兵应急营(连)编组预编数达到10%至20%,党团员、退伍军人和军事专业对口的各类技术人才被优先编入民兵应急分队。
兵团军事部部长杨宏礼告诉笔者,按照“协调发展、集约建设、军地共用、互惠双赢”的理念,兵团基本实现民兵编建一体、编训一体。
训保一体引领民兵实战淬火
在九师人武部民兵训练基地一场多样化任务支援保障演练中,随着某型电伏切割机、生命探测仪、动力无齿锯、液压剪扩器、气囊千斤顶等新装备、新器材的投入运用,让民兵实装编组、联动、生存、救援等实战能力大幅提升。九师人武部政委李文芳由衷感到,基地化的装备器材配套,推动民兵实战能力水涨船高。
基地建成之初,如何发挥最大训练效能?兵团和军事部联合出台基地化装备保障措施,专门下拨经费购置了大批装备和专业保障器材。在三师民兵训练基地,重点民兵应急营连配发了装甲防暴车、巡逻车、野战照明车、水炮车等,20 多种装备、10 多种专业保障器材一应俱全。“训保一体,为民兵实化化训练展开创造了优越条件。”三师人武部部长李中华如是说。
笔者在兵团军事部指挥中心看到,连通军事部、各师人武部和公安、武警的指挥信息网,能实现与兵团各级重点民兵武器库、哨所和基地化演练的一“网”尽收。一旦接到指令,“兵团民兵参加军警兵民联合执勤方案”“兵团民兵联防联控重点目标方案”等方案迅速生成,紧随态势,兵团民兵能遂行巡逻、潜伏、盘查等任务。民兵“快反”和实战支援能力大幅提升。
此外,针对多样化任务随机、编组保障难等情况,兵团军事部还依托训练基地专门组织火灾、雪灾、地震等10 支民兵专业救援分队,加大救援技能培训和实地演练,不断修订完善与驻地政府、机关和厂矿企业之间的协调保障方案,确保第一时间拉得出、合得成、供得上。
以实训抓储备、以应急促应战。一天中午,随着一声警报响起,在六师民兵应急支援保障演练场上,笔者看到,各路民兵分队针对担负雪灾地震、抗洪抢险、应急维稳等随机任务,时而进行编组协同、应变处置等能力检验,时而进行伤员后送、群众疏散等课目演练,积极摸索兵地联供、联运、联保、联防等救援方法,民兵指挥、协同、保障能力全面得到实战淬火。
融合发展拓展屯兵功能空间
5 月下旬,四师民兵训练基地龙腾虎跃、口号声阵阵,四师宏远集团公司的125 名员工,正在进行训练。这是四师人武部充分发挥民兵基地承接企业员工训练的一个缩影。
四师人武部部长任伟介绍,训练基地设有国防教育室和教学区,可以满足学生国防教育军训、党政机关干部培训、地方企事业单位人才培训和驻地群众开展文体活动的需要,为推动强军兴武搭建了新平台。
为贯彻融合发展战略,拓展屯兵功能,兵团和军事部联合下发《广泛普及基地化培训》文件,明确规定毕业大学生必训、新招录公务员必训、新录用职工必训、后备干部必训、退伍士兵安置前必训、到援疆单位挂职前必训。
笔者在八师民兵训练基地第二季度承训计划表上看到,近期有八师司法局、农业局、天富能源公司等单位的培训方案,承训任务安排得满满的。目前,各师人武部训练基地主动敞开大门,利用民兵集训空档,面向社会开展“军事周”“军事日”活动,承担社会各界干部职工的军训任务。时间短则不到一周,长则一周两周;参训人员少则一二十人,多则三四百人。每次承训,训练基地都选派优秀教员组训教学,既传授基本军事技能,又讲国防知识、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团结政策。
着眼拓展屯兵功能,各民兵训练基地还依托地方行业系统拓展组训平台,采取自建和与地方互建相结合的方式,以及多点同步、分片指导、力量共享、融合发展的办法,最大限度地提高集训人员的军事技能,为网格化民兵编组拓宽空间、注入活力。
兵团军事政委廖正良介绍说,按照“以民寓兵、以兵促民、兵民一体”的思路,已走开民兵基地化训练路子,实现全民皆“兵”。今年5 月17 日,天气预报有冰雹,将严重威胁到农作物收成,七师人武部立即组织民兵防雹分队,协助当地气象部门进行人工防雹,第一时间为挽回经济损失赢得主动。